7月12日,在第十六届心脏影像及心脏干预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以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趋势为切入点,详细探讨了心血管健康个体化防治策略、心血管健康人群防治策略,并就心血管疾病的未来防控作了展望。
编者按:7月12日,在第十六届心脏影像及心脏干预大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顾东风院士以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趋势为切入点,详细探讨了心血管健康个体化防治策略、心血管健康人群防治策略,并就心血管疾病的未来防控作了展望。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顾东风院士
心血管疾病及其危险因素流行趋势概要
近年来,心血管疾病在全球范围内呈现广泛流行趋势。数据显示,与2007年相比,2017年全球心血管负担增长22%;心血管疾病造成全球1779万死亡,冠心病、卒中位列近20年死因的前两位。全球心血管疾病早死、伤残损失达3.7亿DALYs。
我国心血管疾病流行趋势更严峻,2017年,我国冠心病死亡175.0万,卒中死亡210.0万。每5例死亡中就有2例死于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患者数量高达2.9亿,卒中及冠心病患者数量分别达1300万和1100万。此外,冠心病及卒中死亡率均呈显著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出院人次和住院费用持续增长。另外,我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流行及防控形势不容乐观。具体来说,高血压患病呈上升趋势,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率虽略有提高,但仍显著低于欧美水平;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非常高且同样存在三率较低的情况;糖尿病患者数量已占全球的四分之一,2013年成人糖尿病及糖尿病前期患者数量分别达1.18亿人和3.88亿人。同时,成人超重及肥胖流行趋势加剧,我国已超过美国成为全球肥胖人口最多的国家。更加不容乐观的是,即便危险因素的流行维持现状,人口增长及老龄化也将造成心血管疾病的持续增长。另外,大气污染影响糖尿病及高血压等的发病,成为环境和公共卫生领域面临的新挑战。
心血管健康个体化防治策略
关于心血管疾病的预防,我们强调可从血压、总胆固醇、空腹血糖、健康膳食评分、体重指数、体力活动和吸烟7项心血管健康指标入手。研究发现,62.1%的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的发病可归因于未达到7个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标。仅保持理想血压,就能减少44.1%的ASCVD发病。因此,普及并加强理想的心血管健康指标的宣传教育,营造促进健康的社会环境意义重大。进一步研究发现,体力活动等健康生活方式,对个体心血管健康至关重要。
需强调,阿司匹林作为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相关指南推荐也并不一致。美国ACC 2019指南,推荐ASCVD风险较高且出血风险不高的40~70岁成人可考虑小剂量应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而欧洲ESC2016指南则不推荐无心血管疾病的个体应用阿司匹林行一级预防。
心血管健康人群防治策略
心血管风险评估是促进精准预防和管理的重要前提。基于China-PAR队列开展的国人ASCVD终生风险评估模型,较以往模型相比能根据个体危险因素精确评估终生风险。我国2019年专门推出《中国心血管疾病风险评估和管理指南》强调风险评估的重要意义,建议采用适于国人的风险评估模型,强调注重保持多种健康生活方式,促进主动健康理念的推广。
有关人群防治,中国专门制定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坚持预防为主,倡导健康文明生活方式。十九大报告中明确强调,没有全面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强调要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要将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近年来,我国多个地区都在不断努力,普及健康生活、加强健康教育、提高健康素养、开展健身运动、塑造健康行为。此外,全国各地积极优化健康服务,努力改变我国医疗卫生体系倒金字塔的现状,加强对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的投入,打通医防界线,促进医防结合,减少慢病管理的灰色地带;努力深化医疗改革,完善健康保障,将心血管疾病等慢性患者的门诊用药纳入医保,积极减轻患者治疗负担;积极建设健康环境,加强影响健康的生态环境问题的综合治理。另外,我国还专门制订慢病中长期规划,健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动员和全民参与的综合防治。;积极发挥政治领导人物的示范作用,坚持媒体正确导向,积极建设公益性体育设施。移动互联网、可穿戴设备及心血管健康管理APP等的发展和应用,无疑为心血管疾病的防治提供更多发展空间和可能。
总之,我国心血管疾病负担流行趋势依然严峻,但个人心血管风险可测、可防、可控。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积极落实规划,坚持预防为主、医防融合,铺实健康生活四大基石(合理膳食、戒烟限酒、适量运动、心理平衡),保卫和维持理想四大指标(血压、血脂、血糖、腰围),推广应用综合风险评估,整合临床及社区医疗数据,实现穿戴设备及多组学结合,将助推心血管疾病精准预防的实现,阻遏心血管疾病的流行,真正助力健康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