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BISO-CAD研究由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陈韵岱教授牵头,是一项多国家、多中心、开放式、非随机、Ⅳ期观察性临床研究,于2011年10月~2014年4月在中国、韩国、越南40家医院开展,旨在评估冠心病患者使用富马酸比索洛尔治疗后,不同静息心率水平与复合心脏事件(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和因不稳定型心绞痛或血运重建而住院)之间的相关性。研究主要结果已于去年9月正式发表在CMRO杂志。今年4月,针对该研究的中国亚组分析结果再次发表在上述杂志。在即将到来的第29届长城国际心脏病学会议上,BISO-CAD研究又有一项针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最新分析结果公布。这两项亚组分析主要获得了哪些发现?临床意义是什么?对此,《国际循环》邀请陈韵岱教授进行了详细介绍与解析。
BISO-CAD研究中国亚组分析结果与主研究基本一致
BISO-CAD研究是有关亚太地区冠心病患者应用比索洛尔临床获益的研究,最终纳入886例患者,中国亚组分析纳入了663例,占总研究人群的绝大部分。总体上,中国亚组的分析结果与主研究结论一致,即对于冠心病患者,若心率控制以70次/分为截点,出院及长期心率控制水平高于70次/分则会增加心脏事件发生率。该研究提示,对于冠心病患者,应该将心率控制得更低一些。
研究还发现,比索洛尔平均每天应用剂量偏低,总人群中为3.85 mg,中国亚组人群则更低,为3.44 mg,这可能是影响患者最终临床获益的一个重要原因。由于BISO-CAD研究人群以中国人群为主,这就拉低了总人群的比索洛尔平均每天应用剂量。而越南、韩国这些亚太邻国患者的比索洛尔平均用量可能稍高一些。从这个角度来说,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去提高我国冠心病患者的比索洛尔用量。
此外,在纳入本次分析的663例中国患者中,心率真正小于70次/分的比例约为50.4%,稍低于亚洲人群的52%。也就是说,中国队列中有49.6%的患者平均静息心率大于70次/分。这提示,在心率达标方面,我们可能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BISO-CAD研究中国亚组结果揭示我国冠心病临床管理状况需进一步改善
从BISO-CAD研究中国亚组结果来看,中国冠心病患者对于心率的控制还有待进一步提升。若以70次/分为截点,还需特别关注患者出院后的心率情况。同时,研究发现,总体上比索洛尔的应用剂量偏低,还需进一步调整。那么,应该如何调整?BISO-CAD研究中国亚组提示,临床上要特别关注患者发生冠心病后的头6个月比索洛尔的应用剂量调整。因为研究发现,在随访18个月中,从基线到服用比索洛尔6个月期间,患者的平均心率从75次/分降至68次/分,而在6个月之后的比索洛尔应用剂量和心率控制均趋于稳定,这也与主研究结果一致。因此,若能在头6个月用更高剂量的比索洛尔使心率降得更低,患者未来可能就会从长期应用比索洛尔治疗中获益更大。
BISO-CAD研究高血压亚组结果分析与临床启示
对886例冠心病患者长达18个月随访以评价应用β受体阻滞剂获益的BISO-CAD研究虽然样本量不是很大,但也不算少。研究发现,冠心病与高血压并存概率很高,高血压亚组人群共681例。我们知道,高血压是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最主要的危险因素之一,在控制冠心病进展及其临床预后方面特别强调对于血压的控制。例如,对于患有冠心病、心肌梗死后以及糖尿病的患者,在血压达标方面需要控制得更加严格。那么,患者能否得到血压之外的获益,血压和心率同等重要程度的控制能否带来更大获益?从稳定型心绞痛的治疗可知,比索洛尔等β受体阻滞剂通过降低心肌耗氧量来改善患者心肌缺血和心绞痛症状。我们也知道,β受体阻滞剂是以交感神经活性增加为主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一线用药。针对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选择什么样的血压和心率控制目标以及药物治疗相对更合理?BISO-CAD研究高血压亚组分析则旨在验证这一点。
在BISO-CAD研究高血压亚组中,心率最后控制在70次/分以下的冠心病合并高血压患者比心率未得到控制即在70次/分以上者的获益更大,复合心脏事件、因急性冠脉综合征住院以及冠脉血运重建的发生率均更低。换言之,心率和血压均得到控制的患者18个月时的终点事件发生率最低。而且,研究发现,上述获益是不依赖于血压的。按照心率控制情况进行分组,在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中,心率越低,获益越大。
最新的高血压指南或共识中的推荐也体现了同样的思路,即对高血压患者同样要强调对心率的控制。其中,2017《高血压患者心率管理中国专家共识》提出,伴心率增快(静息心率>80次/分)高血压患者首选可减慢心率的β受体阻滞剂,首选选择性β1受体阻滞剂如比索洛尔。2018 ESC/ESH高血压指南明确将心率>80次/分作为高血压患者的一个新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在药物治疗方面,对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的患者,推荐使用含有β受体阻滞剂的联合治疗(Ⅰ,A)。